Blog Archive

顯示更多

2019年法國之路 - 學習接受疼楚


10/9/2019 Day 4 Pamplona – Puente la Reina 24km 7:30 hours

這幾天所走的路好像已經超出了身體的負荷,你問我痛嗎?很痛,其實全身都痛。

每當開始走,每走一步腳底都像被針刺著,但走著走著好像身體已經逐漸地適應了那些痛楚,原來當痛的感覺不停出現,人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習慣了那些疼楚,原來痛只是一種感覺,都會慢慢的習慣,人的適應能力可以是無窮無盡的。朝聖者一路走來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帶著傷,每天都是忍受著雙肩的負重及雙腳的疼痛在走,然後當你走過了,回頭看,你會發現身上那些所謂難以承受的痛楚,是微不足道的。


早上離開潘普洛納這個大城市後,一路上走的都是鄉村小路,地勢也開始往上升,離開 Cizur Menor 後,在通往 Alto de Perdó寛恕之峯的路上,所走的都是陡峭路段,從海拔 460公尺一路攀升到 790公尺,當到達了山上最高處時,風勢非常強勁,讓人差點兒站不穩,所以只稍作停留便繼續往前走,若是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值得花點時間停留在這片視野寛闊的地方,好好地欣賞附近壯麗的山谷全景。寛恕之峰後整整 4公里都是走急降的下坡石頭路,加速了右脚的傷勢,疼痛好像是每一位朝聖者任何時候必須經歴,只有自己才明白有多辛苦,有多難受,也只能靠自己去面對,非旁觀者所能感受到,理解得到,也幫不上忙,唯有學習接受。

今天目的地 Puente la Reina 蓬特拉雷納,又名皇后鎮,是由一位戰士 Alfonso el Batallador 於 12世紀時期所建立,地方不大,是一個既寧靜又迷人的中世紀小鎮,人口大約 3000,以 Calle Mayor 這條主街貫穿整個市中心,村內到處仍然遺留著古羅馬時期的建築物皇后鎮是 Camino France  Camino Aragone 兩條從法國境內進入西班牙朝聖路的滙合地點,從這裡開始到聖地牙哥的所有路線將在這地方匯合為一,真真正正屬於聖雅各之路。蓬特拉雷納原本是一個荒蕪的小村落,面積只有40平方公里,因為是朝聖之路的重要城鎮,多年來在朝聖者的幫助下帶動了這𥚃的經濟發展,小鎮交通方便,從潘普洛納或洛格羅尼奧有巴士直達。


清晨的大教堂,冷清的街道


7:15 分出門,天仍未亮,在昏黃的街燈下出發

摸黑出門,走在大城市裏錯綜複雜的小巷容易令人忽略黃箭標記而迷路,第一次在路上失去方向感,幸好遇到一對西班牙夫婦示意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走,很快便找回那熟悉的貝殻標記並重新走回正確的道路上。

出城門之前先經過 University of Navrra 納瓦拉大學,該校園在20世紀一位天主教神父Jose Maria Escriváde Balaguer所創立,原來在大學內的行政大樓𥚃也有蓋朝聖章的服務,可惜我們今天太早出發,大學校門仍未開門未能夠蓋個朝聖章留個紀念。


Portal de San Nicolas



出城後,往公路上走一小段,穿過公園,然後開始前往小山谷。


走了一小時到達 Zizur Mayor 沿途經過的都是連綿不斷的麥田


朝聖者以另一種方式跟逝去的親人說再見



距離今天目的地皇后鎮還有17.2公里

早上太陽被烏雲遮蓋了,灰色的天空,灰得令人心酸


今天開始的首5公里,由 Pamplona 到 Cizur Menor 走的都是平坦路

除了用走路方式,朝聖者也可以用腳踏車來走朝聖之路




遠望風車山

經過 Cizur Menor 之後,地勢開始向上攀升,往後的10公里,從海拔460米一路攀升到海拔790米的寛恕之峯,所走的大部分都是石礫及碎石路


很特別的十字架墓碑





到了另一個村莊 Zariquiegui,一個很細的村莊,只有一家庇護所及一座教堂

聖安德烈斯教堂 (San Andres Church) 教堂是建於12 世紀的羅馬式,14世紀時 Zariquiegui 曾經因為受到當時蔓延至整個歐洲的黑死病侵襲而遭受破壞,直到15-16世紀才重建這地方,所以村內大部分建築物是建於較後期的15至16世紀之間



教堂旁邊附設的公營庇護所,正午十二點才開始接受登記入住


風車山,沿途遠看是一排又一排提供風力發電的白色風車,風力發電已經成為西班牙主要的電力供應來源,山頂上這些風車是為 Pamplona 提供電力供應



在通往 Alto de Perdo 的路上是雜草叢生,遍佈碎石的上坡路段,越往上爬風勢就越強勁,山上的風車好像有點遙不可及,無論走多久看上去仍然是有段距離



朝聖者的獨有文化,喜歡在路上堆砌石頭,這個心型的石堆滿載著對逝者的思念


Alto de Perdon寬恕之峰,是朝聖之路上其中一處著名的地標及打卡熱點,位於風車山上,周邊的風景其實很美麗,可惜今天山上風大,快速拍了幾張照片便離開,沒有多作停留。


寬恕之峰山頂上一系列12 塊代表不同年代朝聖者的金屬剪影,是藝術家 Vicente Galbete 的作品,由電力公司 EHN 於1996 年建立,根據 The Lore of the Camino de Santiago 書中作者 Jean Mitchell Lanham 提到這一系列的鐵片是說明從中世紀開始到現代的朝聖發展歷史,作者指出開始時的第一位朝聖者正在尋找朝聖路線,象徵著朝聖之路的開始,接下來的三人組的一群是走朝聖路的人不斷的在增加,然後來了一班騎著馬的商人代表那時候是走朝聖路的高峯期而衍生出來的商機,隨後隔開的一個孤獨的朝聖者,代表從 14 世紀開始因為黑死病的爆發及在政治,宗教或社會動盪的各種因素影響下導致朝聖者大幅減少,最後一組是描述 20世紀後期80年代,人們再次興起走朝聖路的興趣,重新踏上這條路前往聖地牙哥大教堂,雕塑上寫著的西班牙文Donde se cruza el camino del viento con el de las estrellas,大概的意思是這𥚃是風之路與星星之路的交匯之處


傳統與現代朝聖者,相中兩位都是來自韓國的朝聖者,他們都是獨自一個人來走朝聖之路


寛恕之峰後是連續 4公里的下坡碎石頭路,因為所走的都是急降下坡路,而且路面是凹凸不平及鬆散的石和碎石每一位朝聖者都走得小心翼翼



整段山路滿佈大大小小的石頭,需要全神貫注地走路


路上曾經有一位韓國大叔對我說,走這條路的人可能都是crazy people,我想或許朝聖者就是要有一股傻勁才會放膽來這裡走一趟



在烈日當空下走這段下坡路,真的是太難,太辛苦了,很想放棄,今天一整天所走的路實在是太過大上大落,走到有那種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感覺




走過長長的石頭路鋪成的下坡路後,感覺到膝蓋及雙腿差不多半廢

下山後到達另一個村莊 Uterga


Uterga 是一座中世紀時期的小鎮,村莊內有一座建於16-18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 The Church of La Asuncion /Parroquia católica La Asunción

Monumento A La Virgen Maria


Uterga 市政廰



正午時分到達 Uterga,終於明白為什麼西班牙人需要午休時間,因為午後的太陽熾熱得有點過分

繼續走下坡路到達另一個村莊的 Muruzabal,這𥚃的景點是位於市中心 San Esteban 廣場上的 San Esteban 聖埃斯特萬教堂,教堂始建於17 世紀,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風格


韓國團留下的標記,可能因為團友們都是每天早上分開走然後在當天目的地或庇護所集合,所以一路上導遊都在地上留下標記引領著團友們走正確方向

到達今天目的地皇后橋之前的一個村莊 Obanos,距離 Puente la Reina 大約 2 公里,無論是走

Camino Frances 或Camino Aragones 路線都會經過 Obanos

Obanos 這個小鎮仍然保存著很多中古世紀時期的建築,據說在 San Esteban 廣場上有好幾間環境不錯的庇護所,在 7 - 8月高峯期間最多朝聖者入住,一床難求


Obanos 的朝聖標誌

San Juan Bautista Chapel 建於十四世紀的天主教教堂,由於日久失修及教堂面積小,1912年在原址重建並以新哥特式來取代原來的建築風格,但仍然保留著舊教堂部分原始遺跡如外牆,門廊,拱頂及塔樓,教堂內還保存著羅馬式的 Arnotegui 聖母像,原始的洗禮字體及來自18世紀祭壇的雕像,值得一遊



古老城門上有扇貝標記引領著朝聖者走正確的方向


進入皇后橋之前的庇護所 Albergue Jakue,這間庇護所看上去不錯

Monumento al Peregrino, 身披斗蓬的朝聖者像高2米,重500公斤,是藝術家 Gerardo Brun 的作品,1965年為慶祝 Santiago de Componstela 聖年而在進入蓬特拉雷納的入口處立下此紀念碑,銅像下的石碑寫著 " Y Desde Aqui Todos Los Caminos a Santiago Se Hacen Uno Solo" 意思是從這裡開始到聖地亞哥的所有道路都會匯合為一",標誌著兩條朝聖路 Camino Frances 和出發自 Somport 的 Camino Aragones 從這裡開始正式匯合


早上 7:15 從潘普洛納出發,下午 2:30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由出發時天色灰濛濛走到藍天白雲。雖然這個小城鎮地方不大但是屬於朝聖之路一個重要城鎮。


蓬特拉雷納是法國之路 (Camino France) 和阿拉貢之路 (Camino Aragone) 兩條從法國境內進入西班牙朝聖路的重要交滙處,朝聖者可以選擇由法國境內的松坡 (Somport ) 開始,在翻越庇里牛斯山後進入西班牙境內,橫跨阿拉貢河谷大約走 6 天便到達,全長約170公里,沿途會穿過平原及山谷等各種地貌,經過的村落不多但沿路都能夠找到食宿的地方,一路上指標尚算清𥇦,但不建議初春或冬天時候走這條路線,因為部分路段可能會被積雪覆蓋,走起來會比較危險。

Puente La Reina 主要 Albergue 位於小鎮的左側,走在街上碰到的都是熟口熟面的朝聖者


Iglesia de San Pedro 聖佩德羅教堂,擁有哥特式建築的外觀

阿爾加河

建於11世紀羅馬建築的皇后橋,是法國之路上最著名的橋樑,也是這條路線上最美麗的古蹟之一,整座橋長110米,寬4米,由七個半圓形的拱門和五根柱組成,因為當時進入皇后鎮的通道被阿爾加河分隔開,為了方便朝聖者能夠順利過河並繼續前進,桑喬三世的妻子 Dona Mayor便下令建造這座橫跨阿爾加河的石橋,後來這橋被人稱為皇后橋,原先安放在橋樑中央的 Nuestra Senora del Puy 聖母雕像在1843 年移至San Pedro Aposto聖佩德羅教堂內


12 至13 世紀是蓬特拉雷納最輝煌的時期

太陽下山後的皇后橋

通過這座橋樑便可以進入主要街道 Calle Mayor


街上特別的外牆塗鴉


千年古橋

橫跨 Arga River 阿爾加河羅馬式建築的皇后橋


市政廳位於主街的廣場,這個小鎮一直保留著十一、二世紀的建築物,原本是一個荒蕪的小村落,因為朝聖之路關係也帶動這裡經濟發展,對西班牙政府來說朝聖之路也是一條幫助鄉間小鎮發展經濟並創造就業的好機會


市中心有前往潘普洛納 (Pamplona) 和埃斯特拉 (Estella) 的巴士

這個小鎮人口不多,晚餐時間街上都是冷泠清清的


一街之隔已經可以見到三間教堂,Iglesia del Crucifix ,建於12世紀晚期羅馬式建築,由聖殿騎士團所建,在16世紀進行重建,這教堂的特色是鐘樓上的天際線,是14世紀時一位來自德國的朝聖者加上,在卡洛斯戰爭一役中,教堂曾經被徴用為軍營,監獄和軍火庫,現時教堂內存放著一座巨形的哥特式耶穌受難像,被視為是西班牙眾多哥特式雕像中最美的作品之一

今晚住的私營庇護所,位於大街上

Albergue Puente 位於舊城區內的一間私營庇護所,乾淨整潔,晚上七點後接待人員便下班,住宿的客人便要從後門進出,入住時工作人員會予先給你後門密碼,每位入住客人收費 EU12,早上六時起也有自費早餐提供

http://www.albergue@alberguepuente.com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