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Archive

顯示更多

朝聖之路 2022 法國之路 - 充滿神蹟的小鎮

D40 June 24, 2022 –

Najera – Sto Domingo de La Calzada 22公里,6小時

Stay : Albergue Cofradia de Santo 
今天原本計劃繞路多走 4公里到 Canas卡尼亞斯參觀 Santa Maria de San Salvador Monastery 修道院,但自從參觀完聖米掦修道院後,想到應該不會比昨天的更精彩,所以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身體經過一天的休息及一夜好眠後,早上起來狀態大勇,難怪朝聖者們都說每走一星期休息一天是走朝聖路最舒服的方式。今天只需走 22公里,距離很短,不用趕路,早上七點出發,隨著黃箭頭的方向指示,很快便離開納赫拉這個城市然後再次進入鄉郊之路,今天經過的仍然是以麥田或葡萄園為主,一個多小時後便來到首個休息站 Azofra,如往常一樣,吃過早餐參觀完教堂休息一會兒才離開,走了不久,便來到了一大片平原及高地上,這一路上的天空,時晴時陰,偶爾還刮起一陣陣風來,還有頭頂上那些厚厚的雲層,看來明天會下雨,在沒有休息下一口氣從Azofra 走到今天目的地聖多明各 德拉卡爾薩達,這是一個充滿著神蹟傳說的小鎮,上次來得怱忙沒時間到處逛逛,下午天氣轉好,便決定先到廣埸上找個地方坐下來,在吃過午餐以後才去參觀這個小鎮。

帶點詭異的天空

一個多小時後,來到第一個小鎮  Azofra亞索夫,人口少於 500人,位於 Nájera Santo Domingo de La Calzada 之間,是兩座城市之間通往聖地亞哥途中的重要通道,周圍環繞著葡萄園,以農業及盛產葡萄酒為主,只有一座建於16-18世紀獻給聖母的教堂12世紀時這裡有一座朝聖者醫院,醫院旁邊還建有墓地,專門埋葬那些在朝聖途中不幸逝世的人,這所朝聖醫院一直到19世紀才被拆卸


經過一間外牆上刻有兩個紋章的旅館,紋章的起源來自中世紀西歐,以前只有貴族才能夠擁有,因為是代表家族的徽章,所以每間房屋的圖案是獨一無二,這些紋章屬於家族承傳,一代傳一代
Nuestra Señora de los Angeles 聖母教堂,以方石磚建造的教堂,屬於晚期哥特式風格,位於一個小山丘上,教堂矗立在市中心的最高處,在城鎮的兩條主要街道之間,是一座獻給聖母的教堂,大約建於17-18世紀之間,由一個中殿和塔樓組成,塔樓在城鎮中佔主導地位,從許多公里以外都可以看到該塔樓

以石頭砌成的方向指示,法國之路沿途上的標記非常清晰,很難讓人迷路,難怪是初次走朝聖路的首選路線

一望無際的麥田
經過的葡萄園區,九月才是葡萄的成熟季節

這幾天路上遇見騎單車經過的朝聖者特別多,通常騎單車的都會選擇走公路
自由捐獻的小攤位,部分小飾物是老闆親自手作的
西班牙北部夏天盛產的小辣椒,不是太辣的那種,把它磨成粉後用來增加食物的顏色和味道,西班牙很多料理都有以這種紅椒粉作為調味料 

經過第二個小鎮  Ciruena,一個很小的村莊,距離昨天參觀的San Millán 修道院大約14公里,部分朝聖者在參觀完修道院後會走到這裡過夜,但沿途以走公路為主,而且黃色箭頭或方向指示不多,需要利用手機的導航系統
聖者銅像
來到海拔730米的Alto de Vallejanco
看似沒有盡頭的路

這朝聖標誌是聖多明各當地政府在 2019年建立,銅牌的剪影是聖多明各,無論從那個角度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手持朝聖仗的聖多明各
前方的小鎮是今天的目的 Santo Domingo de la Calzada,這個建於11世紀的城市,是前往法國之路非常重要的一站

聖多明各的朝聖標記
黃色箭頭指示進入市中心的方向

聖人Santo Domingo Garcia1019年出生於 Viloria,年青時希望在 San Millan 修道院工作但最終申請被拒,後來他選擇隱居在聖多明各,畢生致力於修建橋樑,開闢道路,興建教堂及醫院,並在 Najera 與 Redecilla del Camino 兩地之間修葺樹林開闢道路,讓朝聖者能夠順利通過此地前往聖地牙哥,死後被埋葬在村內,後來受封為聖人聖多明各 -卡爾薩達,人們為了紀念他多年以來對這條路的付出及貢獻,城鎮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舊城區一間公營庇護所門前的朝聖銅像
Catedral de Santo Domingo de la Calzada 聖多明各德拉卡爾蕯達主教堂,羅馬式建築,始建於1158年,在 1232年升格成為大教堂,15-16世紀曾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建及改造工程並且加入了哥特式及巴洛克風格,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15世紀的哥特式雞舍,是為了紀念傳說中被絞死的朝聖者故事,裡面還飼養著一隻活公雞和一隻母雞,大教堂的地下室是聖多明各和其他聖人的陵墓,裡面還藏有聖多明各的遺物,2019年為紀念聖多明各誕辰1000年,來自斯洛文尼亞藝術家Marko Rupnik在地下室繪製了一系列以馬賽克鑲嵌壁畫,敘述一些聖徒的生平及故事,需留意參觀教堂及鐘樓是分段收費
聖多明各創造了很多奇蹟,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烤雞故事,在14世紀,一對虔誠的德國夫婦帶著兒子前往聖地牙哥朝聖,來到聖多明各時,旅館老闆女兒愛上了年輕的德國男孩但被拒絕,由愛生恨,女孩靜靜的偷放了一隻銀杯在男孩背包內並誣告他偷竊,無辜的男孩最後被判處絞刑,後來德國夫婦回來處理遺體時發現兒子未死,兒子説是受到聖多明各保護,保住了性命,著父母到鎮長那裡澄清自己是無辜,當他們來到時看見正在準備用餐的鎮長並說明一切後,鎮長並沒有相信這個荒誕故事,而且還說如果你的兒子是無辜,那現在餐桌上的烤鷄也會復活,當他說完這句話,原本被烤熟了的烤鷄真的復活過來,最後這位年輕人獲得釋放,為了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及吸引朝聖者前來,經過教皇允許,聖多明各教堂內特別加設一個雞舍,裡面各有一隻活生生的公雞和母雞,以紀念這個著名的神蹟奇蹟
拱形門廊上中間的雕像是聖多明各
大教堂曾先後擁有過三座塔樓,第一座是建於12世紀末的羅馬式,位於雞舍的舊址上,在1450年由閃電引起的大火燒毀,第二座哥特式塔樓因為地基及結構問題在18世紀初拆除,目前看到的巴洛克風格塔樓建於18世紀,由當時的教區主教下令建造,高70米,兩層為方形,最高處的鐘樓為八角形,是拉里奧哈最高的塔樓,沿著內部旋轉樓梯到達屋頂可以欣賞市內美麗的景色,這座鐘樓是獨立建築,距離大教堂幾米以外,目的是為了防止地下水滲入影響它的地基,它是唯一一座至今仍然能夠運作的18世紀鐘樓
Ermita de La Virgen de la Plaza 位於 Plaza del Santo 廣場附近,哥特式的小禮拜堂始建於16世紀,巴洛克式外觀是在18世紀後加,鐘樓下有一個壁龕,裡面放著一尊屬於16世紀晚期羅馬風格的聖母瑪利亞雕像
Monasterio Cisterciense / Nuestra Señora de la Anunciación 這座由主教Pedro Manso de Zúñiga建立的修道院,自1621年以來是一群修女居住的地方,古典主義建築,教堂呈拉丁十字形,與教堂相連的是17世紀的一座修道院,原身是牧師故居的地方已改為一家朝聖者旅館,附近還有一家餐廳也是屬於修道院擁有


西班牙廣場

廣場上的市政廳
Convento de San Franciso 修道院建於1535年,由薩拉戈薩大主教 Bernardo de Fresneda 修士下令建造,Herrerian 風格設計,其建築特色是以線條簡單和少裝飾為主,這種設計風格發展於16世紀末和17世紀,該建築物已經過翻新和改建,除了保留原有的教堂外,還加入了藝術品修復中心,博物館和一家四星酒店
Monumento Al Peregrino 朝聖者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拉里奧哈雕塑家Vicente Ochoa 的作品,於1971年落成,中間的雕像是身穿著中世紀朝聖服飾的朝聖者,後面是代表聖詹姆斯的十字架,兩側的雕像描述一個朝聖者正在尋求幫助,右邊是描繪聖徒出現在朝聖者的面前
Muralla Medieval S. XIII de Santo Domingo de la Calzada 環繞整個老城區的城牆遺跡第一道城牆建於13世紀,目前看到的城牆於14世紀建造,是卡斯蒂利亞國王佩德羅一世下令建造作為防禦,全長1670米的城牆,厚2米半,多達3812米高的塔樓和7個帶有尖頂哥特式拱廊的大門,是拉里奧哈現存最具規模的城牆,隨著時間和缺乏保養下這座城牆已經變得破舊不堪,處於半廢棄狀態,如今只保留了3個城門和已進行了加固工程的部分城牆
Ermita del Puente 1917年建於橋旁邊呈長方形的小教堂,由私人捐贈興建以紀念聖多明各,教堂用石頭和磚塊建造,取代了在1906年被山洪暴發中冲毀的聖瑪麗亞修道院
Puente de Santo Domingo 石橋建於1076年,是聖多明各為方便朝聖者通過而建造,這座橋經歷了許多改建,橋樑的中半部分建於18 世紀中葉,另一半建於 20 世紀中葉,以混凝土建造,橋長148米,有十六個拱門,是這座城市的象徵

今晚住宿的地方 Albergue Cofradía de Santo 屬於公營庇護所

宿舍房間外的走廊通道
八人房每位EU11

受聖多明各著名的烤雞故事影響,這間庇護所也在後花園興建雞舍
庇護所就在廣埸旁邊
當天晚上小鎮舉行以小朋友為主的慶祝活動
小朋友們的衣著都經過大人的悉心打扮,有點像萬聖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