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2024年Via Francigena Lausanne to Rome - 皮埃蒙特的首府 - 都靈
D14 June 28, 2024
教堂內金碧輝煌的祭壇
1453 年,控制都靈市的薩伏依家族獲得了一塊被認為是用來包裹耶穌屍體的亞麻布,該裹屍布於 1578 年被運送至都靈,目前教堂內向公眾展示的是複製品,真跡保存在教堂內的禮拜堂Cappella della Sacra Sindone中殿盡頭密室內的一個特製盒子裡,遺憾的是,聖物大部分時間都不對外公開,要看到真跡真的要很靠運氣
Monumento a Emanuele Filiberto Duca D'Aosta 奧斯塔公爵紀念碑位於Piazza Castello卡斯特羅廣場上,夫人宮後面,由雕塑家Eugenio Baroni 和Publio Morbiducci 共同創作,於1937年落成
Torino - 休息日
Stay : Ostello Ivrea Canoa Club EU47 雙人房 + EU3城市稅
E-mail :  info@ostelloivrea.it
昨晚的六人宿舍房只住了三人,在寧靜的環境下一夜好眠,早上醒來,精神奕奕,在附近中央市場內的美食廣場用過早餐後便外出當個遊客。當初原本計劃走到Santhia以後才乘坐火車到Torino,但因為要遷就住在米蘭朋友見面時間,便提早兩天從Ivrea出發,無論從Ivrea 或Santhia 都有火車可直達,全程不超過一小時就來到都靈,火車站距離市中心有點遠,而所有景點都集中在舊城區,走路過去需時15-20分鐘。
都靈是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整個城市被波河由南至北貫穿,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公爵或王室的所在地,目前市內仍然保存著許多華麗的宮殿,1861年意大利統一後曾經選址都靈為首都,20世紀開始發展為工業城市,成為歐洲的工業重鎮,成功吸引大量南方人移居到這裡居住或工作,讓都靈市一躍而成為意大利第四大城市,都靈自薩伏依王室統治期間建造了很多宏偉的建築,宮殿、博物館、紀念碑等,大大小小的教堂充斥整個城市,為這地方帶來了藝術、文化和建築,主要景點包括帕拉蒂內城門,規模僅次於開羅博物館的都靈埃及博物館,保存超過500年歷史的耶穌裹屍布而聞名的都靈主教座堂、夫人宮、金碧輝煌的都靈皇宮及其博物館、印在歐元2分硬幣上的安托內利尖塔等,老城區內從古老的宮殿、教堂到現代博物館,皆可徙步前往,每個景點之間距離不遠,是一個用腳就能走完的城市,屬於輕鬆的旅程,可惜的是,專程來看的埃及博物館沒開,期待已久的耶穌裹屍布只能看到復製品,最後帶著這小小的遺憾傍晚乘坐火車回到Ivrea,明天繼續上路。
Porta Palatina 帕拉蒂內城門,位於皇宮附近,當初以軍事防禦為目的而建,是當時進入都靈市其中一個入口,在經歷了二千年風霜後,四面城牆如今只保留了最完整的一面,城門由兩座塔樓組成,塔樓通過立面相連,有4個拱門,外側的兩個比較小的拱門是供行人使用,中間兩個大拱門是供馬車通行,從這裡可以眺望到附近皇宮的塔尖及鐘樓
都靈皇宮的西翼連接著都靈主教座堂的禮拜堂,華麗的圓頂和尖頂後面藏著名的裹屍布,禮拜堂無法從教堂進入,只能通過皇家博物館進入
Cattedral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 外觀相當樸素的都靈主教座堂,位於都靈市中心,因保存了超過500年歷史的耶穌裹屍布而聞名,距離埃及博物館、夫人宮和都靈皇宮等著名景點的不遠處,是都靈主要的宗教建築,也是該市僅存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大教堂於15世紀末在一座古老鐘樓旁邊加建,在經過後期多次的翻修及改建,融合了哥德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的元素,內部結構以哥德式為主,有三個中殿,教堂內收藏著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的藝術和雕塑作品,而且擁有大量珍貴的聖物,其中包括18世紀羅馬時期查理六世贈送給都靈市的聖杯,是都靈重要的地標之一
Torre Campanaria Duomo di Torino 都靈大教堂旁的鐘樓,羅馬式建築,其歷史可追溯至 1470 年
教堂內金碧輝煌的祭壇
1453 年,控制都靈市的薩伏依家族獲得了一塊被認為是用來包裹耶穌屍體的亞麻布,該裹屍布於 1578 年被運送至都靈,目前教堂內向公眾展示的是複製品,真跡保存在教堂內的禮拜堂Cappella della Sacra Sindone中殿盡頭密室內的一個特製盒子裡,遺憾的是,聖物大部分時間都不對外公開,要看到真跡真的要很靠運氣
被宗教學者認為這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用來包裹其屍體的亞麻布,上面有酷似耶穌的印記及血跡,到目前為止這塊裹屍布仍然持續被研究,對於其真偽,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議,也沒法證明或否定其真實性,但梵蒂岡對於這塊裹屍布保持開放態度
教堂內耶穌和12門徒的畫作
Mole Antonelliana 以建築師Alessandro Antonelli命名的安托內利尖塔,是都靈最高的紀念碑,1863年由建築師Alessandro Antonelli設計,最初是想興建一座猶太人教堂,後來因為資金問題沒建好,最後由市政府買下,作為意大利統一博物館的館址,後來改為國家電影博物館,1889 年才完工,尖塔高167米,曾經是歐洲最高的磚砌建築,博物館的中心設有透明電梯直達85米高的塔頂,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從觀景台上高處俯瞰整座城市的壯麗景色,留意登電梯及參觀電影博物館需額外付費Monumento a Emanuele Filiberto Duca D'Aosta 奧斯塔公爵紀念碑位於Piazza Castello卡斯特羅廣場上,夫人宮後面,由雕塑家Eugenio Baroni 和Publio Morbiducci 共同創作,於1937年落成
Royal Palace of Torino 都靈皇宮,對比其他地方的皇宮,外觀看上去有點平平無奇,但內部房間卻有著奢華的裝飾,原本是主教宮殿,1563年薩伏依公爵將其改建為王室居住的地方,幾個世紀以來經歷過多次擴建後逐漸形成現時龐大的建築群,皇宮內除了宮殿以外,也分了很多部份,包括花園、圖書館、兵器庫、畫廊、考古博物館,1864年隨著首都遷都至佛羅倫斯,宮殿逐漸失去其功能,隨著1946年意大利共和國的誕生,都靈王宮成為國家財產,並改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主要展示薩伏依時期的藝術收藏,包括繪畫、壁毯、家具和金銀器等但皇宮範圍實在太大,不可能一一走過
Musei Reali 薩包達美術館位於皇宮內,主要展出以往薩伏依王室所收藏的藝術品
入口處的雕像由大理石雕刻而成
站在通往美術舘一樓房間的樓梯上立刻就能感受到這座宮殿的富麗堂皇
進入王宮內部之前經過的巴洛克風格階梯
Caffè Reale 美術館內的餐廳
Biblioteca Reale 皇家圖書館
Carignano Palace 卡里尼亞諾宮,以其獨特的圓形外觀引人注目,建於17世紀,外觀以巴洛克風格為主,是Victor Emmanuel II的出生地,他是意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從1848年到1861年曾經用作議事廳,如今成了意大利復興運動國家博物館的所在地,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of Turin 都靈國立大學圖書館
Palazzo Madama 夫人宮,始建於 13 世紀,最初是一座具有防禦功能的堡壘,後來成為了阿卡哈王子的城堡,17-18世紀是薩伏依公爵夫人的住所,所以才被人稱為夫人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中曾遭到轟炸,幾個世紀以來在多次的整修和擴建後,融合了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建築的元素,19 世紀改為皇家參議院,意大利共和國的誕生就是從這裡宣告的,自1934年以來,它一直是都靈市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大量從古代到現代的藝術展品,特別是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期那部分,宮殿內的花園也是一個小型植物園,若是在春夏季正值花期強烈建議前往參觀
Museo Nazionale del Risorgimento Italiano 意大利復興運動國家博物館,位於Piazza Carlo Alberto廣場上,博物館主要講解關於意大利復興運動的歷史,讓遊客可以更深入去了解關於19-20世紀這埸歷時近百年的政治運動,讓意大利最終走向統一和獨立之路
Museo Egizio di Torino 埃及博物館是來都靈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其數量之多是繼埃及首都開羅以外規模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館,也超過了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座巴洛克式宮殿內,成立於1824 年,至今已經有200年歷史,館內擁有超過 30,000 多件收藏品,從古埃及到羅馬時期的文物,其中包括法老王雕像、仍然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和石棺、大量的珠寶和日常用品等,讓人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古埃及的歷史和文化,可惜造訪當天遇上內部整修,臨時休館一個月,無緣入內參觀
外觀簡單而且不顯眼的埃及博物館入口處,路過時很難一眼就認出
Farmacia Del Cambio 位於Piazza Carignano 卡里尼亞諾廣場上,由一家古老藥店改建成餐廳,大清早餐廳未開門時已經有一大班人在門外排隊等候
內部設計充滿古典韻味
戶外露天座位區可以欣賞到卡里尼亞諾廣場的美景,早上十點已經坐滿人
Castello del Valentino 瓦倫蒂諾城堡 位於Parco Valentino 瓦倫蒂諾公園內,周圍綠樹環繞,靠近波河,是意大利中世紀晚期城堡之一,建於17世紀,由薩伏依公爵Emmanuel Philibert下令建造,並且運用了當時流行的法國王室風格,馬蹄形建築,對稱的佈局,四個角落各有一座長方形高塔,內部以大理石鋪砌,19世紀為國家所有,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現在是都靈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校舍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