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Archive

顯示更多

朝聖之路2024年Via Francigena Lausanne to Rome - 從皮埃蒙特走向倫巴第

D18 July 02, 2024 
Vercelli – Palestro – Robbio – Nicorvo – Madonna del Campo – Mortara 35 公里
Stay : Abbazia di Sant'Albino EU25 + EU1.5 城市稅,含早晚餐
今天即將要穿越波河另一個重要支流塞西亞河的最後一段河谷,然後進入另一個地區 - 倫巴第大區,Lombardy位於意大利北部,佔地面積廣闊,從阿爾卑斯山一直延伸到波河流域的中心地帶,其中與Via Francigena 經過的Piemonte皮埃蒙特及Emilia-Romagna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接壤,意大利六分一人口居住在倫巴第大區,首府是北部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米蘭,米蘭是意大利北部交通樞紐中心,透過完善的鐵路網絡和道路規劃連接意大利其他地區,從而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這些道路同時連接Via Francigena路線上幾個重要城市,完善的交通配套是朝聖者們選擇開始或離開的重要中轉站。
今天的路途遙遠,主要是穿過稻田或在柏油路上行走,路況幾乎是平坦,所以這一天35公里的路程雖然距離長但並不難走,早上六點起行,在離開庇護所之前先把水瓶注滿水,昨天的烏雲盡散,波河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天炎熱,越往南走,天氣會變得越來越熱,而蚊子也越來越多,早上大部分的路程都是在稻田旁邊的小徑行走,還好天亮得快,11公里後,來到了倫巴第的首個小鎮Palestro,如往常一樣,咖啡店沒開門,唯有繼續前行,今天的路程比相像中還要遠,已經走了好久,可是還沒到達目的地,下午氣溫升高了不少,頭頂上的太陽又熱又毒,沿途也沒有地方可以遮蔭,我們一直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走路,幸好從這個階段開始,路上的方向指示非常清晰,有時候甚至有介紹關於Via Francigena其他地方或下一站的地圖及資訊,所以很難讓人迷路,在經過途上多個小鎮後,下午三點多终於來到了Mortarra市中心,今天的住宿是位於城外2公里的小山坡上,到達小鎮後先找個地方稍作休息才繼續走餘下的路。

在一片蔚藍的天空下起行,穿過塞西亞河上這座橋後便離開了主幹道,進入稻田區,波河的支流眾多,被分成了多個河道,塞西亞河是其中一條,這些支流大多是山區的融雪水,涓涓細流,源源不絕的為波河平原提供充足水源
沿著這條碎石路走了不久便進入了稻田產區,地勢如昨天一樣相當平坦
在這條看不見盡頭的路上,我們從皮埃蒙特走向另一個大區倫巴第
跟昨天一樣,不變的景色,小路旁一邊是種植稻米,而另一邊是玉米田

儘管仍然是在波河平原,但前往帕萊斯特羅路上會經過這片滿佈白陽樹的樹林區
排列整齊的白楊樹緊緊的靠在一起
自進入波河平原,在路上經常都會看到這些一望無際的稻田景色,而遠處的城市有點像海市蜃樓,畫面實在很美
走這條路時讓我想起Camino Frances 的Meseta 梅塞塔高原,長達數公里不變的景色走起來有點單調乏味
這些碎石是用來加固和及鋪平路面,以減少路面崎嶇不平和雨後的泥濘
沿著小路漫步,放眼望去就只有稻田,炎熱的天氣下,濕度上升了不少,蚊子不時在身邊盤旋,難怪部分朝聖者會選擇乘坐火車繞過這部分
在到達帕萊斯特羅之前,我們離開了皮埃蒙特地區,開始進入倫巴第,Palestro 是從皮埃蒙特進入倫巴第的首個小鎮,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紀,18世紀曾經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帕萊斯特羅因1859年5月意大利獨立戰爭中的一埸戰役而聞名,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會舉行紀念日,紀念在戰爭中陣亡的士兵
Torre dei Visconti 建於12世的紅磚塔樓,曾經是中世紀城堡一部分,在經歷戰火洗禮後城堡的痕跡已完全消失,目前僅剩下呈方形的鋸齒形塔樓
Monumento ai Soldati Zuavi 這座紀念碑是紀念在1859年帕萊斯特羅戰中陣亡的士兵
Parrocchia San Martino, Palestro 位於小鎮中心,這座羅馬式教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紀初,隨後在16 世紀及18世紀進行擴建及翻修,教堂的立面被改造成目前的哥德式倫巴第風格,有三個中殿,內部藏著一些珍貴的壁畫

十五世紀的壁畫

倫巴第大區中部的波河平原地區,由波河及其支流沖積形成,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土壤肥沃,非常適合耕種,意大利是歐洲最大的稻米生產國,而波河平原正是其主要的稻米產區,產量佔歐洲總產量的一半,除了稻米之外,波河平原地區也生產其他農作物如小麥、玉米等
Robbio 羅比奧地區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人居住,後來成為韋爾切利教區管轄,19 世紀在意大利統一後成為帕維亞省的一部分,主要景點有位於公園內的一座中世紀城堡Castello di Robbio,13世紀羅馬式建築的聖彼得教堂,15世紀的聖米歇爾教堂等
Chiesa di San Michele, Robbio 坐落在市中心,距離市政廳僅幾步之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目前的建築可以追溯到羅馬晚期或早期哥德式,幾個世紀以來,教堂經歷了多次的修整或重建,包括 18 世紀建造的新唱詩班和鐘樓,在戰爭期間曾被用作軍事醫院,這座教堂一直由羅比奧社區管理





Robbio Castle 建於 14 世紀,曾經是貴族們的私人物業,具有典型的中世紀外觀,城堡呈四邊形,有一個庭院和塔樓,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進行了修復,部分外牆保存完好,城堡目前是私人財產,雖然無法進入內部參觀但從外面仍然清晰可見其建築特色
Chiesa di S. Stefano 於18世紀重建在一座古老教堂的遺址上,以取代之前的羅馬式教堂,但重建工程進展緩慢,花了數十年才完成,該教堂的建築結構介乎於巴洛克晚期和倫巴第哥德式之間,由三個中殿組成,供奉St. Stefano聖斯蒂芬,1947 年至 1963 年間開始了各項修復工程,其中包括鐘樓結構的加固


Chiesa Di San Pietro 羅馬式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125-1150 年,經過多次的翻修後大門改成哥德式,而鐘樓是19 世紀的建築,教堂被廢棄多年後在1965 年進行了整修,除了恢復原來的建築風格,後殿16世紀的壁畫也得以重見天日,可惜教堂的開放時間不定,要進入參觀需要靠運氣
前往莫爾塔拉的路上,幸好經過的車輛不多,沿途路線標記也非常清晣
Mortara莫爾塔拉起源於羅馬,774年查理曼大帝與他的軍隊在這地方擊敗了倫巴第國王及其軍隊,並將陣亡的兩位士兵埋葬在2公里外的聖阿爾比諾修道院,如今,莫爾塔拉是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帕維亞省的一個小鎮,是意大利重要的稻米生產農業中心,著名景點是位於鎮中心廣場上建於14世紀的聖洛倫索大教堂
市政廳
Mortara 市中心廣場

Basilica di San Lorenzo, Mortara 位於鎮中心的廣場上,這座宏偉的聖洛倫索大教堂於1365-1385年以倫巴第哥特式風格建造,經歷多次的結構性改變,目前的外觀是在19世紀修復,教堂共有三個中殿,平面呈拉丁十字形,裡面藏有大量16世紀的藝術作品,可惜到達時教堂是關閉著,沒法進入內部參觀
Church of the Holy Cross 聖十字教堂是一座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天主教教堂,建於11世紀,教堂於16世紀進行重建
因為住宿地點在城外山坡上的一座教堂,到達Mortara 市中心後仍需要繼續走2公里


Abbazia di Sant'Albino 教堂修道院建築群位於Mortara莫爾塔拉郊區,距離莫爾塔拉市中心大約 2 公里,始建於5世紀,羅馬式建築,774 年由查理曼大帝建造,用來埋葬在莫爾塔拉戰役 (Battle of Mortara)中陣亡的兩位法蘭克聖騎士,在這場戰役中查理曼擊敗了倫巴第國王及其軍隊,後來修道院和毗鄰的教堂成了中世紀朝聖者前往羅馬的必經之地,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目前的外觀重建於16 世紀,只保留了羅馬式後殿和塔樓,教堂內部只有一個中殿和一個祭壇,自1996 年以來屬於莫塔拉市所有,2000年對整個建築群進行全面修復後重新開放並為朝聖者提供住宿
文藝復興時期的中殿主要用紅磚鋪砌而成

後殿部分壁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410 年
牆上的磚塊仍然清晰可見這些中世紀時期朝聖者的塗鴉
參觀教堂可以從宿舍房間內進入

或許夏天走這條路是淡季,又是我倆獨佔整間宿舍
簡單但豐富的晚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