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2024年Via Francigena Lausanne to Rome - 山城下的風光
D45 July 29, 2024 
Badia Pozzeveri – Altopascio – Villa Campanile  – Galleno – Ponte a Cappiano – Fucecchio – San Pierino – San Miniato Basso – San Miniato 30.5公里
Stay : Ostello di San Miniato 4人宿舍房 @EU21 
托斯卡尼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夏季非常炎熱,越接近它的中心,會越來越熱,即使晚上,高溫仍然持續,凌晨四點半醒來,仍能感受到那種悶熱,考慮到今天路程比較遠,清晨五點便出門,今天開始進入托斯卡尼的中心地帶,帶點期待,離開住處後穿過一片寂靜的森林沒多久就來到了Altopascio,昨天路上遇到的朝聖者都在這裡過夜,這地方曾經是聖殿騎士團的所在地,自11世紀開始接待朝聖者,幫助窮人,提供住宿或醫療援助,他們穿著的斗篷印有像希臘第十九個字母T,所以這些修士被稱為聖殿騎士。
從Altopascio 到San Miniato沿途景觀和地形變化多端,途中會經過一座最近修復過的梅迪奇橋,然後沿著烏西亞納運河前行,走過視野廣闊而平坦的古代沼澤地,穿過阿諾河,攀登最後一段山路到達聖米尼亞托。聖米尼亞托坐落在阿諾河谷上方一條狹窄的山脊上,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伊特魯里亞時期,因為該鎮靠近通往佛羅倫斯、盧卡和比薩等重要城市的十字路口上,曾經是重要的軍事駐地,如今該鎮以農業及飲食文化而聞名,這裡是歐洲產量最多的白松露產區之一,每年 11月下旬會舉辦白松露博覽會,除了松露及其相關的產品,這裡生產的葡萄酒也備受矚目,吸引不少美食愛好者前來。
由於旅舍住滿人,有點擠,黃昏時我們爬上山坡,來到一個可以俯瞰城市的地方坐了很久,從高處回看走過的路,那些高低起伏的山脈,四周覆蓋著葡萄藤和橄欖樹的低矮山丘,畫面實在很美,有些地方是要靠雙腳一路走來,才會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
進入Altopascio後是Piazza della Magione,廣場上有市政廳、塔樓和建於12世紀初的教堂
Chiesa di San Jacopo Maggiore 教堂曾經是聖雅各醫院的一部分,建於1100年,由聖殿騎士負責管理,自11世紀開始為朝聖者或窮人提供支援及協助,教堂於19世紀初重建,僅保留了鐘樓和教堂的立面,重建後教堂的入口也改變了方向,建築設計比較現代化,目前教堂有兩個立面,側面是以往教堂的正面,是最美麗的部分,矗立在教堂旁邊的鐘樓其歷史可追溯至 1280 年,據說中世紀時因為附近地方被森林覆蓋,四周遍佈沼澤,每天黃昏,教堂塔樓會敲響鐘聲,引導在森林中迷路的朝聖者找尋出口
再往前走一點就會經過Ponte a Greppi格雷皮橋的遺址,這座橋建於16 世紀,原先是一座木橋,18世紀用磚石重建,可惜在20世紀倒塌,這裡是瓦爾達諾和盧卡地區之間的重要交匯點
這座木橋建在古老石橋遺址上,過橋後開始進入樹林
稍微向上攀升的一段路開始進入Le Cerbaie塞爾拜森林,位於 Fucecchio 附近地區,靠自然保護區,這裡氣候濕潤,常見的樹木有橡樹、白杉樹等
在森林中Via Francigena 路線指引是非常重要
經過幾段上下坡路後便離開森林來到一條自行車道,順著路走很快便會進入以梅迪奇橋而聞名的Ponte a Cappiano卡皮諾橋
Ponte a Cappiano 位於富切基奧沼澤出口水道附近,靠近Usciana Canal烏西亞納運河,坐落在Via Francigena沿線上,中世紀時期整個地區都是由水道、河流和運河組成,村內的房屋都聚集在廊橋的頂端,16世紀梅迪奇家族在村內興建了一座橋,這座橋樑是當時內陸地區最大的沼澤地 Padule di Fucecchio 唯一通道,烏西亞納運河建成後接收了沼澤地的水,這些水流以前是來自皮斯托山脈、盧卡各地區和塔爾巴諾的河流,而梅迪奇橋又因為加設了水閘來控制水流和增加捕魚量,最終淹沒了整個蒙特卡蒂尼泰爾梅地區,導致大量蚊患滋生而造成瘧疾,讓該地區人口大量減少
Ponte a Cappiano 位於富切基奧沼澤出口水道附近,靠近Usciana Canal烏西亞納運河,坐落在Via Francigena沿線上,中世紀時期整個地區都是由水道、河流和運河組成,村內的房屋都聚集在廊橋的頂端,16世紀梅迪奇家族在村內興建了一座橋,這座橋樑是當時內陸地區最大的沼澤地 Padule di Fucecchio 唯一通道,烏西亞納運河建成後接收了沼澤地的水,這些水流以前是來自皮斯托山脈、盧卡各地區和塔爾巴諾的河流,而梅迪奇橋又因為加設了水閘來控制水流和增加捕魚量,最終淹沒了整個蒙特卡蒂尼泰爾梅地區,導致大量蚊患滋生而造成瘧疾,讓該地區人口大量減少
Il Ponte Mediceo 這座橋的歷史早在中世紀就有記錄,橫跨在Usciana Canal烏西亞納運河上,由廊橋和露天橋樑組成,最初由Altopascio騎士團管理,Canterbury 大主教西格里克在他的朝聖日記中曾經提及過這座橋,1325年這座橋在佛羅倫斯和盧卡衝突中被毀,後來重建時增加了塔樓及吊橋作為防禦,還設置水閘來控制水流和捕魚量,目前的廊橋可追溯至16世紀上半葉,由梅迪奇家族重建,重建時在橋上加建了房屋、旅館及鐵廠,直到19世紀未被開墾之前,這個重要的水路網絡一直運作良好,最近經過市政府修復,人們可以像古代朝聖者一樣從這座橋上走過
Usciana Canal烏西亞納運河,這條運河是Padule of Fucecchio富切基奧帕杜勒河的一條支流,位於Cerbaie塞爾拜地區外的山坡上,山腳下是Cappiano卡皮亞諾,該運河連接比恩蒂納湖與富切基奧湖、阿諾河,在西格里克大主教朝聖日記裡面提到這地區為Aqua Nigra,意思是黑色的水,很可能是因為當時Fucecchio 沼澤中烏西亞納運河的水是黑色
沿著烏西亞納運河河岸前行,很快便到達Fucecchio富切基奧
到達Fucecchio富切基奧郊區,這個小鎮建在山坡之上,坐落在海拔55米,由Cadolingi卡多林吉伯爵於10世紀左右建立,小鎮的一部分在山上,另一部分在山腳下,形成了一個平坦的盆地,中世紀時期,是主要道路和水道的交匯處,正確來說,Fucecchio曾經是一個沼澤的小鎮,位於意大利最大的內陸濕地之中,這個內陸濕地橫跨佛羅倫斯、普拉托、皮斯托亞、盧卡和比薩省之間,Fucecchio 的名字來自 Ficeclum,即無花果種植園,其歷史與Via Francigena有關,自10世紀以來,見證了無數朝聖者在這裡穿過阿諾河前往羅馬,14世紀初由佛羅倫斯統治後,進入了最大規模的擴張時期,但可惜最終以一場嚴重的瘟疫告終,導致大量人口遷移,城鎮逐漸衰落,直到16世紀在梅迪奇家族管治下建造了農場,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隨著農業的恢復,這座小鎮也開始從衰退之中慢慢恢復過來
Palazzo Della Volta 這座宮殿建於13-14世紀之間,由古老的房屋組成,最初用作倉庫,後來成為城中最富有、最有權勢家族的居住地,16世紀曾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在磚砌的正面可以看到兩種不同風格建築,17世紀屬於Montanelli蒙塔內利家族擁有,宮殿目前是市政府所有,也是Fondazione Montanelli-Bassi 蒙塔內利巴西基金會的所在地,該基金會是根據Indro Montanelli德羅蒙塔內利的遺囑於1987年成立,他是意大利著名記者,他希望將自己的書籍、大量與記者生涯相關的文件保存在他祖先的宮殿裡面,基金會的宗旨包括促進有關富切基奧地區的歷史、文化、藝術,裡面設有圖書館和禮堂,用於舉辦文化或會議
從山城腳下沿路步行進村,到達Fucecchio富切基奧市中心之前需要爬上長長的石階
終於來到了城鎮的中心位置Piazza Vittorio Veneto
Church Collegiate of Saint John Baptist 教堂始建於12 世紀初,18世紀重建,新古典主義風格但建築物外觀顯得相堂粗糙,像是未完工的教堂立面
在廣場對面有一幅後期製作描繪聖克里斯托弗的大型壁畫,壁畫看上去比較新,可能是經過修復或重新繪畫過今天最後的2公里路
到了San Miniato聖米尼亞托山腳下,攀過這段山路後便到達聖米尼亞托
沿著這條陡峭的車道從山腳下一直走到聖米尼亞托的歷史中心
San Miniato 聖米尼亞托位於佛羅倫斯與比薩之間,盧卡和Siena西恩納的交匯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伊特魯里亞時期,如今,這座美麗的山城不僅是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也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除了出產特級初榨橄欖油、各種豬肉類產品、乾乳酪和葡萄酒外,這裡還是意大利著名的白松露產區,秋天是到訪這地方的最佳季節,可以跟隨當地專家和訓練犬來一趟松露探索之旅
透過台階與教堂相連的市政廳
Chiesa del Santissimo Crocifisso 教堂建於1705年至1718年之間,巴洛克風格,矗立在城堡、大教堂和市政廳之間,教堂外部裝飾雖然樸素,但四周環繞著一座宏偉的18世紀樓梯,非常有氣勢,傳說聖米尼亞托獲得一座13世紀木製的十字架後,在1637年,這座城市奇蹟地避過了一埸瘟疫,自此以後,當地居民希望建造一座聖殿用來存放這座被視為聖物的十字架,可惜我們到達時教堂已關閉,無緣入內參觀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Assunta and San Genesio 教堂建於12世紀,1369年該市被佛羅倫斯佔領,教堂被納入城堡範圍而無法進入,直到15世紀才交還給當地教區,隨後教堂進行擴建,建築物外觀相當簡潔,比薩羅馬式外觀完全由紅磚覆蓋,沒有多餘的裝飾,並加建了一座方形鐘樓,即Mathilda Tower瑪蒂爾達塔,內部以文藝復興和帶有大量的巴洛克裝飾,1622年,聖米尼亞托被指定為教區中心,該教堂也隨之升格為主教座堂,大教堂旁邊是教區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宗教藝術品,其中大部分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1944年教堂遭受轟炸,當時在教堂內避難的55名市民不幸喪生
天花板上的壁畫是描繪聖母升天,屬於19世紀的作品
Torre di Matilde 羅馬式鐘樓,與毗鄰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和聖吉內西奧大教堂相連,這座方形鐘樓是在大教堂15世紀擴建時加建,成為附屬於大教堂的鐘樓
Tower of Federico II 由羅馬帝國Frederico II 腓特烈二世於13世紀下令建造,是一座獨立的塔樓,建在城市的最高點,作為聖米尼亞托防禦塔,用於控制佛羅倫斯和比薩之間的通道,該塔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犯的監獄,直到16世紀才逐漸被廢棄,塔樓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被徹底摧毀,隨後在1958年按照原貌重建只需爬一段樓梯即可到達觀景台,從這裡可以欣賞到亞平寧山脈甚至延伸到更遠處的大海
從山頂上的觀景台俯瞰Val d'Arno 瓦爾達爾諾的景色,托斯卡尼的藍天,是炎炎夏日最典型的天氣
托斯卡尼地區的葡萄種植及釀酒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記載,早在約3000年前伊特魯里亞人在南部的Maremma馬萊瑪就已經開始種植葡萄,托斯卡尼憑藉其優越地理位置、氣候的先天條件,成為意大利優質葡萄酒產區之一Church of San Domenico 位於城鎮廣場中心,教堂建於14世紀,它的特別之處是擁有未完成的外觀,大理石屋頂已經消失,唯一完成的部分只有門廊,建築風格融合了哥德式和巴洛克式,教堂內部只有一個中殿,旁邊有小教堂,教堂右側的迴廊建於1520年,內設市立圖書館
內部的壁畫橫跨14-18世紀,大多為佛羅倫斯風格
1954年松露獵人Arturo Gallerini 與他的訓練犬在聖米尼亞托發現世界上最大的松露,重達2520克,這座雕塑作品凸顯了松露獵人和他忠實的夥伴之間建立的特殊關係
黃昏時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到山頂,欣賞城市和周圍鄉村的壯麗景色Ostello San Miniato 是小鎮最平宜的住宿地方,13個床位住滿人,是首次上路以來與最多人同住,(一半入住的是遊客) 但房間空間太小,幾乎沒有走動空間,而且房間靠近山邊,蚊太多不能打開窗,室內也沒有足夠公共空間可以使用,晚上不少人都走到外面納涼,很晚才回宿舍,幸好宿舍是用密碼,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自由出入
本人是松露愛好者,即使明知會增加背包重量也要在當地買上好幾瓶,價錢比其他城市便宜很多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