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2024年Via Francigena Lausanne to Rome - 千里之行最終回
D61 August 14, 2024 
La Storta – La Giustiniana – Monte Mario – Roma 23.8公里
Stay : Free Hostels Rome 六人宿舍房間 EU54/night + 城市稅EU3.5 (最少要入住兩晚) 
期待已久的一天終於來臨,兩個多月前從瑞士洛桑出發,如今,羅馬已近在咫尺,最後的一天,我們沿著古羅馬卡西亞大道一路前行,經過喧囂的La Giustiniana,穿越自然保護區公園Parco dell’Insugherata,沿著Via Trionfale凱旋大道,攀上最後的一座山 Monte Mario,這座象徵充滿喜悅的山峰,山頂上的觀景台是朝聖者第一次看到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的地方,也讓我想起到達聖地亞哥大教堂之前的Monte do Gozo有著相同意義,下山後穿過羅馬熙來攘往的街道,我們最終抵達了聖彼得大教堂,Via Francigena的終點,無論走了多少次朝聖,每當到達終點,心情仍然是激動。
我們從瑞士洛桑開始踏上這1,200公里的旅程,儘管這是第四次朝聖,過程中仍然是挑戰重重,特別是攀登瑞士阿爾卑斯山那一段,我們與不同年紀,不同國籍的人一起爬山,在風雨中都能找到路,最後每個人都能夠順利抵達海拔2,473米的大聖伯納德山口,在進入意大利國境後,天氣成了最大問題,一向蚊患嚴重的波河谷平原是另一大挑戰,即使做足準備,走在路上也難免會受到叮咬,最後的一段,在翻越亞平寧山脈和1,041米西薩山口後進入托斯卡尼地區,度過了夏天最酷熱的日子,我們每天都在高溫下走路,氣溫甚至高達40度,好幾次在山上感覺像是中暑,已經超越了自己身體極限,在進與退之間,我們還是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繼續走下去,當抵達盧卡省,我們在聖米尼亞托、聖吉米尼亞諾、蒙特里久尼、西恩納和拉迪科法尼等歷史山城上過夜,看到如此美麗的城鎮,覺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人就是這樣奇怪,一邊喊辛苦,一邊拼命的繼續,這好像是我們一路走來的人生,在旅途上,我學會了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軟弱,即使在多年後想起,我還是會為那些經歷而感動。
這條路線一路上,森林、溪流和自然風光美得令人嘆為觀止,還有無數的教堂、城堡、中世紀山城,每一個階段彷彿在重現歷史的痕跡,如果想來走一趟,就來吧,別顧慮太多,或者在路上偶爾會感到有點不安、不知所措,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即使在最難搞的城市,總會找到通往羅馬的道路。
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看我的發文,有幸能夠在這片小小天地裏面,與你們分享這一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和美景,我的朝聖之旅,仍然會繼續,也即將要踏上另一次的旅程。
La Giustiniana 之後沒多久便開始進入Insughurata Nature Reserve,因蘇赫拉塔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7年,佔地約740公頃,地形以丘陵為主,山頂為廣闊的平原,擁有考古歷史價值,園區內挖掘了許多歴史遺跡,1999年發現了與公元前六世紀伊特魯里亞人定居點有關的墓葬,與園區接壤的Via Trionfale 凱旋大道附近建於2世紀的渡槽遺跡,由於路線稍微偏離Via Francigena 路線,若是前往參觀這些遺址需離開官方路線繞路才能到達
在因蘇赫拉塔保護區內連接著Via Aurelia奧雷利亞大道和Via Cassia卡西亞大道,當時這裡主要是商人往返羅馬之地,由於位置處於高地之上,此路徑是非常年行走的健行路,中途大多是未經修飾的碎石路,比較偏僻,由於我們是早上前來,沿路雖然沒有遇見任何人,卻沒有感到不安全,但個人認爲最好不要在日落後或者獨自穿越這片園區,不竟前往羅馬還有其他路線
令人遺憾的是保護區內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路徑,小徑兩旁長滿了野草及各種帶刺的植物
園區的盡頭是一段上坡路
來到了今趟旅程最後的一座山Monte Mario,攀過這座小山丘後便能到達羅馬市
來到了今趟旅程最後的一座山Monte Mario,攀過這座小山丘後便能到達羅馬市
這裡是當地人逃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山上有很多休息的地方,走到累了還有可以稍歇休息,大概是之前發生了山火,這一路上沒遇到任何人
Monte Mario馬裡奧山坐落海拔139米,位於城市的西北部,台伯河右岸和Via Trionfale凱旋大道之間,是羅馬城市裡的最高點,可俯瞰到羅馬市最開闊的全景,雖然馬裡奧山不在羅馬七大山丘之列,但擁有廣闊的視野,朝聖者們一路走來,來到這裡第一次從遠處看到聖彼得大教堂宏偉的穹頂,並且可以飽覽到羅馬的壯麗景色,在中世紀,馬裡奧山位於Via Francigena 路線上,是朝聖者前往羅馬必經之路,羅馬最古老的人類居住遺跡就在這裡被發現,過去,觀景台的所在地曾是聖十字教堂,山丘的東部是自然保護區,而西邊如今已發展成住宅區,山頂上有一座曾經是Cardinal Merini紅衣主教梅里尼的別墅Villa Mellini, 隨後成了羅馬天文台但已不再使用,改為Museo Astronomico Copernicus哥白尼天文博物館
後段路比想像中要艱難得多,幸好偶爾能一瞥遠處羅馬的景色羅馬的壯麗景色和台伯河
在觀景台前不但可以看見山下羅馬市的模樣,也能看見遠處的大教堂
在山上一瞥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感覺這裡就像是到達聖地牙哥大教堂之前的歡樂山
沿著蜿蜒曲折由鵝卵石鋪砌的道路一直往下走,這裡距離梵蒂岡還有4公里
在山上一瞥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感覺這裡就像是到達聖地牙哥大教堂之前的歡樂山
沿著蜿蜒曲折由鵝卵石鋪砌的道路一直往下走,這裡距離梵蒂岡還有4公里
一星期多之前這裡發生了山火,這埸大規模山火席捲馬裡奧山自然保護區,濃煙還波及到附近大樓,公園才剛剛解封,我們經過時仍然隱約嗅到樹木燒焦的味道
從公園大門出發來到羅馬的街道,前往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路上
經過幾個十字路口和交通燈後,首先到達Via Barletta ,然後是Via Ottaviano ,穿過Piazzale Maresciallio Giardino馬雷西亞利奧花園廣場和Piazza del Risorgimento復興廣場,最後沿著Via di Porta Angelica安吉利卡門穿過通道進入梵蒂岡城,前往梵蒂岡的路上很多道路由於正在施工而封閉,為的是迎接2025年 Jubliee Year 僖年
羅馬,一個充滿歷史的城市,這座千年古城至今仍然保存了很多文化遺產及歷史風貌,城市裡隨處可見擁有超過數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遺跡,2025年是每二十五年一次的Jubilee year, 聖彼得大教堂的聖門自去年聖誕日由教宗親自打開,一直到今年年底才會關閉,意大利旅遊局預計2025年會迎來超過三千萬遊客
來到了終點Obelisco di Piazza San Pietro聖伯多祿廣場,我們在聖彼得大教堂前結束了這次的朝聖之旅,這座來自Bernini貝尼尼設計的廣場,放眼望去,聖彼得大教堂位於中央,兩側一直向外延伸的半圓形門廊像是耶穌雙臂,象徵每一位自踏入廣場那一刻便會被耶穌張開雙臂來擁抱及迎接
當進入了聖伯多祿廣場,看見正在排隊的人潮,安檢處擠滿了遊客,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人龍,雖然同樣是官方朝聖路的終點,但與到達聖地亞哥大教堂的體驗完全不一樣,你跟其他遊客沒有分別,這裡沒有人會跟你分享到達終點後的喜悅,沒有人給你大大力的擁抱,而其他朝聖者在領證後也隨即離開,唯一讓我感到是朝聖者,就是向安檢人員出示朝聖護照後可直接進入大教堂,無需花上至少一個小時排隊,在進入教堂之前,先去領官方發出的朝聖證書,工作人員循例問我們來自哪裡,從哪處開始,大概是用作統計,我説是來自香港,從瑞士洛桑開始,然後其他志工都走過來跟我們寒喧幾句,還説大部分人都是從Lucca,Siena或Viterbo走來,沒想到竟然有亞洲人能夠一口氣走那麽遠路,那一刻,我為來自香港而感到自豪
I made it, I just finish another crazy journey,Via Francigena這條路是過去朝聖者前往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陵墓和殉難地方所走的主要道路,它是中世紀連接歐洲最重要的古代路線,從歴史上,這條路是征服之路,當年經歷過無數戰爭,同時也是知識之路,它與歷史書上出現的人與物息息相關,從旅遊和文化的角度來看,它是一條經濟之路,為沿路城鎮帶來經濟效益,這條路是古代歐洲文化遺產的見證,人們透過這條道路得以傳承,對於朝聖者,或許會是一條尋求宗教或心靈治癒的道路
我們最終都能在領證的地方重遇,Remi 是法國人,在Radicofani首次遇到,一個二十來歲大學生,把之前辛苦打工賺來的錢用來走朝聖,從家門前出發,帶著悵篷,一路上儉吃儉用,只入住自由捐獻的庇護所或者晚上找個可以露營的地方紥營,還説著古代朝聖者本就是這樣,而且他還是學生,沒有多餘錢可以花費,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以近乎流浪的方式來走朝聖很瘋狂,然而我覺得他很聰明,在最年青的時候,用最無價的青春,走出去放眼大世界,我是打自心底佩服這年青人,每次在路上遇見,只是寒暄幾句,知道他也是今天走到羅馬,所以來到大教堂一直在找尋他的踪影,最後互加對方Whatapps,保持聯絡,旅途上有些人之所以值得珍惜,或許就是因為那匆匆一見,大概這就是日本人所說的一期一會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後,領證之前在朝蓋護照蓋上了最後的印章,走了這麼遠路,看到和去過的地方總是令人難以忘懷,而護照上每一個蓋章都有它的故事
拿了朝聖證書參觀完教堂後,沿用到達聖地亞哥大教堂的習慣,在廣場上坐了很久,看著身邊經過的人群,卻沒有人與你分享到達終點這份喜悅,甚至這裡的遊客,對於Via Francigena這名字,一無所知,然而在我面前是一座擁有4000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它由羅馬皇帝Emperor Caligula卡利古拉於 4世紀從埃及帶到羅馬,難怪人說 Rome is Rome, Spain is Spain,儘管我們滿懷熱情地等待著旅程結束的那一刻,但每當來終點,還是會感到傷感和不捨
梵蒂岡真的非常小,著名景點就只有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花園、梵蒂岡博物館但也足夠吸引每年過千萬的遊客前來朝聖,在門外站崗的都是來自瑞士僱傭軍的衞兵,據說16世紀時,羅馬帝國曾經嘗試攻打梵蒂岡,當時有超過百名瑞士衛兵誓死保護教皇,由那時開始,教庭便一直雇用瑞士僱傭軍來當衞兵
聖彼得大教堂,又名聖伯多祿大教堂,傳說聖彼得是耶穌12門徒之一 ,因為宗教迫害而殉教,並長眠於此,後來君士坦丁大帝在其墓地原址興建一座教堂以紀念這位聖人,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被委托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他因為參考了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設計而取得靈感,最後建造了這座跨越世紀的巔峰之作
雖然來了羅馬好幾次,但這座世界上最大,擁有米開朗基羅穹頂的教堂讓人百看不厭
聖彼得大教堂圓頂,是米開朗基羅在參觀完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取得靈感後設計出來大教堂入口處由米開朗基羅創作的雕像聖殤,又被稱為聖母憐子像,米開朗基羅還在聖母胸前的衣帶上刻上他的名字,這座雕像是他的成名作品之一
13世紀的聖彼得雕像,據說他手上握著的是通往天堂的鑰匙,如今這座雕像被繩圍起來,人們只能從外面觀看,雕像的左右腳明顯不同,右邊已經變得光滑,大概是因為之前被人觸摸太多,所以如今被圈起來














妳好!
回覆刪除可否麻煩開啟列示 "網誌存檔" 功能, 可依年度/月份快速找到文章, FB蒐尋功能不佳.
謝謝妳喔!
Done
刪除